“中国微短剧”来了,欧美观众刷不停

  参考消息网12月20日报道 香港《南华早报》网站12月15日刊登报道,题为《人工智能是如何帮助中国微短剧冲击西方的》,报道编译如下:

  讲故事的方式多种多样,但在可以迅速运用新数字技术的网络世界里,微短剧正在稳步吸引忠实粉丝,尤其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粉丝。

  这些时长短、情节紧凑的微短剧节奏快,其魅力难以抵挡。

  尽管大多数微短剧仍由真人演员拍摄而成,但是人工智能已经开始使得制片人能够“操纵”、改变演员的年龄和外貌。

  消息人士说,实际上,一些展现欧洲背景和欧洲演员面孔的、比较火的微短剧是在中国影视城拍摄制作的,由中国演员参演。

  一些微短剧集数超过50集。其中一些作品在全球市场大受欢迎,以引人入胜的故事、出人意料的情节反转和令人难以抗拒的叙事手法让观众欲罢不能。

  中国企业在微短剧的剧本创作和剧集制作方面领先。一些工作室通常会聘请欧洲和美国演员,以吸引观众。

  有一个微短剧播放平台是Reelshort(一家中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推出的产品――本网注)。11月,它首次占据美国苹果应用商店娱乐类应用程序排行榜榜首,下载量一度超过TikTok和其他应用程序。

  微短剧制片人发现,对于西方观众而言,只在中国微短剧中添加英文字幕并不能吸引他们。当制片人开始使用西方演员、在剧情中加入狼人和吸血鬼等元素时,其作品开始引起共鸣。

  视觉工程师叶景飞(音)说,将热门剧集从中文转换成英文的过程很复杂。

  首先,视频制作方需要使用人工智能翻译软件来替换字幕和配音。然后使用人工智能换脸技术让剧中人物看起来像是西方演员。人工智能技术还使改变剧中人物的肤色、年龄和民族成为可能。

  他说:“目前,使用外国演员拍摄一部微短剧的成本可能超过15万美元。相比之下,由人工智能辅助制作,成本约为10万美元。”

  但是,技术有其局限性,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质量也良莠不齐。

  随着微短剧业务的蓬勃发展,叶景飞说,他希望在横店影视城开设线下培训课程,教授人脸和配音替换技术。横店影视城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,是世界上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之一,也是中国大多数微短剧的产出地。

  大火的中国微短剧可能会成为新一波具有异国情调的娱乐产品,挑战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主导地位。

  据匿名的业内消息人士说,随着更多资本注入该行业,就连好莱坞专业演员现在也出演这些微短剧。

“中国微短剧”来了,欧美观众刷不停

  叶景飞说:“这一成功证明了中国企业在内容运营方面的深刻洞察力和资源积累。这是一套将中国知识产权出口到海外的新理念。(编译/胡婧)

 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暂无相关文章

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

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